close
十大工作進展
國務院印發《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
建設國傢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是落實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和貫徹落實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確立的“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平臺。國務院印發的《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明確瞭推進思路和目標,提出瞭主要建設任務。重新確認瞭國傢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部際聯席會成員和聯絡員名單以及實驗區辦公室人員名單和職責;編制瞭申報指引,對地方根據國務院文件要求編寫可持續發展規劃和建設方案將給予具體指導。
《“十三五”國傢社會發展科技創新企業社申請規劃》印發
2016年科技部印發《“十三五”國傢社會發展科技創新規劃》,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以“創新驅動發展”和“系統解決民生問題”為主線,提出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關鍵技術大幅突破、科技惠民更富成效、助力產業快速發展和支撐保障社會安全的“五大發展目標”,明確瞭生物科學與技術、人工健康等“十大技術方向”,指出瞭國傢社會發展科技創新的“六大重點任務”。對社會發展科技創新進行全面佈局,形成瞭新理念、體現瞭新高度、明確瞭新路徑。
社會發展科技創新系列專項規劃編制發佈
在全面謀劃社會發展科技創新規劃總體佈局的基礎上,編制完成瞭資源、環境、海洋、應對氣候變化、衛生與健康、健康產業、生物技術、中醫藥科技、生物安全、公共安全、城鎮化與城市發展、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等12個社會發展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形成瞭“1+12”的社會發展科技創新規劃體系。同時配合有關部門編制發佈瞭《“十三五”國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傢環境保護“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等一批行業領域“十三五”發展規劃,各省市自治區科技主管部門也編制瞭省一級社會發展科技創新規劃,從國傢到部門和地方形成瞭“十三五”社會發展科技創新一體化佈局。
“深海空間站”重大項目正式啟動實施方案編制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科技部會同有關單位,依托國傢科技計劃管理部際聯席會議機制,成立瞭專項委員會和方案編制專傢組,形成瞭實施方案。下一步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修改完善深海空間站重大項目實施方案,按程序提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深海空間站重大項目圍繞海洋強國戰略目標,提出瞭深海進入與駐留、深海探測與作業兩大能力的跨越式發展路徑,明確瞭百噸與千噸級1500米潛深深海空間站、探測與作業配套系統、水面保障平臺等深海裝備技術體系研制任務。
國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納入國傢科技創新基地
為解決我國醫學科技創新臨床轉化環節薄弱的突出問題,已在11個疾病領域建設瞭32傢國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並聯合約260個地級市的2100餘傢各級醫療機構構建瞭9大疾病的協同創新網絡,初步形成瞭協同創新和轉化服務相結合的新型醫療聯合體的新模式,促進基層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提升。2016年,國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初步納入國傢科技創新基地,目前已研究制定瞭疾病診療指南和各類技術規范233項。
啟動“綠色技術銀行”建設試點
聯合外交部、發改委等多部門成立理事會,在《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中明確瞭建設任務。通過部市專題會商,在上海市率先啟動“綠色技術銀行”建設,著力推動構建多層次的綠色金融體系,著力推進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等園區建設和地方區域發展,著力構建綠色技術轉移轉化國際網絡。上海市虹口區作為首個試點,打造瞭“一圈一街一園”綠色技術產業集群,提供研發、轉化到產業化“一站式”服務。
《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列入國務院一檔立法計劃
2016年1月14日,科技部報請國務院審議《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2016年2月《條例》列入國務院一檔立法計劃。國務院法制辦先後兩次征求有關部門、地方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專傢學者等有關方面意見,並在中國法制信息網公開征求意見,會同科技部召開專傢研討會,赴北京、雲南、廣東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有關部門對《條例》已經達成一致意見。
“全國一盤棋”工作格局構建形成
圍繞貫徹落實國傢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部門協同機制,形成部門科技創新向心力。與衛生計生委簽署瞭“科衛協同”機制合作協議,與環保部建立“科環協同”的實施機制和議事規則,與國土部簽署“科資協同”創新合作協議,與海洋局簽署“科海協同”工作機制合作協議;建設跨學科、跨部門防災減災科技協同機制。加強與地方的縱向統籌,通過部省會商、任務對接等方式,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大力支持基層科技創新。初步形成瞭行業協調發展的“全國一盤棋”格局。
“生物領域科學傢行為準則范本”倡議贏得國際積極反響
聯合國《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八審會上,我部提出的“制定生物科學傢行為準則范本”(以下簡稱“準則范本”)建議贏得國際積極反響。體現出中國政府和科學傢對於國際生物軍控與履約工作以及生物技術的兩用性問題的高度重視和負責任態度,同時也體現出中國在生物安全領域扮演更加重要的國際角色,展示出中國應對生物風險能力、防控生物科技濫用的履約決心與行動,贏得瞭良好國際聲譽。
科技支撐生態文明建設
持續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科技支撐能力,積極推進生態文明科技創新行動,制定發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科技方案》。加強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科研攻關,深入實施《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支撐工作方案》《國傢水安全創新工程實施方案(2016—2020年)》《落實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撐工作方案》等,促進區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十大突破開有限公司費用性技術成果
無人潛水器創造下潛及作業深度記錄
完成單位: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
“海鬥”號無人潛水器2016年5月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進行下潛應用,最大潛深達10767米,創造瞭我國無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及作業深度紀錄,使我國成為繼日、美之後第三個擁有研制萬米級無人潛水器能力的國傢。2016年6月4日,“潛龍二號”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4500米深海無人潛水器,正式獲得CCS入級證書,成為我國首臺經船級社入級認證的無人潛水器,首次獲得瞭洋中脊復雜地形近海底精細地形地貌三維圖,首次利用AUV獲得瞭數百張近海底高清晰照片。探測面積超過我國以往任何深海裝備探測面積,連續4個長航程成功探測成績也創下瞭我國深海AUV之最。
萬米潛水器載人艙用鈦合金研制成功
完成單位:中科院金屬研究所
我國成功研制出一種新型高強度高韌性可焊接鈦合金,在保持韌性、焊接性能與Ti-6Al-4V相當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瞭材料的強度。采用該合金制備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載人艙縮比件於2016年10月順利通過萬米級潛水壓力試驗。為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用鈦合金載人艙研制任務的如期順利完成奠定瞭堅實基礎。目前,美、法、日和我國“蛟龍”號等7000米級潛水器載人艙均采用Ti-6Al-4V鈦合金制造。
我國自主成功研制骨科手術機器人
完成單位: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我國研發的骨科手術機器人,是國際上唯一能夠開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節段(頸椎、胸椎、腰椎、骶椎)手術的骨科機器人系統,獲得瞭我國第一個醫療手術機器人產品註冊許可證,填補瞭國內空白,在骨科手術機器人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通過骨科手術機器人開展手術,可提高手術效率20%以上,並具有減少失血量和術中組織創傷等優勢。
自主研發腦起搏器打破國外壟斷
完成單位:北京品馳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清華大學
腦起搏器是全球公認的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最佳神經外科療法。品馳可充電腦起搏器是我國研制出的國產創新成果,不僅性能指標全面超越進口產品,而且在3T磁共振兼容、腦深部電信號感知與實時傳輸等方面領先於世界,平均為每個患者節省支出10多萬元。品馳腦起搏器已植入近4000例次,累計為患者節約支出近3億元。
全球首個基因突變型埃博拉疫苗境外開展臨床試驗
完成單位:天津康希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
2015年10月,我國自主研發的重組埃博拉疫苗正式在塞拉利昂啟動Ⅱ期臨床試驗,實現瞭我國境外疫苗臨床研究“零”的突破。該疫苗是目前全球惟一進入臨床的2014基因突變型疫苗,在37℃環境下可穩定存儲兩周以上,適合在疫苗冷鏈條件難以保障的西非地區廣泛使用,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1.1類新藥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成功上市
完成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
我國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Vero細胞基質、脊灰病毒Sabin株,運用國際上先進的微載體生物反應器培養技術研制成功國傢預防用生物制品1.1類新藥-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實現瞭我國疫苗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邁進,該疫苗也成為中國消滅脊灰裡程碑式的產品。
國傢動物疫病防控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建成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
國傢動物疫病防控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是我國第一個、全球第三個可進行馬、牛、豬等大動物相關研究的生物安全四級設施。該實驗室可在控制埃博拉病毒病、尼帕病毒病、亨德拉病毒病等烈性傳染病疫情,以及有關病原學的基礎研究和防制疫苗的成功研發等方面發揮決定性作用,可使用農場大動物和各類實驗動物開展《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和《動物病原微生物分類名錄》中各類病原微生物實驗感染研究。
國傢應急平臺體系關鍵技術突破及持續創新
完成單位:清如何申請企業社華大學
針對非常規突發事件我國研究出“數據—模型—案例—心理行為”集成的“情景—應對”型應急決策模式,在應急平臺的理論與技術上取得重大創新與突破。該應急平臺已實現成套化技術裝備輸出國外,建成瞭厄瓜多爾ECU-911系統,也為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西、新加坡等國傢,以及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供應急平臺系統建設、咨詢、規劃、設計等服務。
極端條件壓力容器實現國產化
完成單位: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華東理工大學、浙江大學等
我國研究人員建立和完善瞭我國極端條件壓力容器低溫防脆斷設計等方法;攻克瞭高韌性材料開發、特殊結構優化等多項難題,完成瞭50萬噸/年醋酸工程大型鎳基合金B-3容器、煤化工和煉油裝置大型纏繞管式換熱器等6類重要壓力容器的首臺套國產化研制,打破瞭發達國傢技術壟斷,保障瞭國傢重大工程建設順利進行,極大提升瞭我國重要壓力容器設計制造技術水平,成果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燃氣、化肥、軍工等多個領域成功應用。
膜法制漿技術實現全球首次造紙廢水零排放
完成單位:南京工業大學
為解決目前國內、國際普遍采用的制漿廢水排海處置導致的重大環境和社會問題,我國學者成功開發出膜法制漿造紙廢水零排放成套工藝包技術,在南通建成4萬噸/日的廢水處理示范工程,得到與自來水相當的凈化水、工業鹽以及幹泥等產品,在全球首次實現制漿造紙廢水的零排放和廢水的全回用,相當於新增一個再生水廠。運行數據表明,這套零排放工程的投資費用和運行成本均不到原來排海工程的50%,每年可減少CODcr排放總量約1000t,減少廢水排放總量約1300萬t/a,回收鹽產品數萬噸。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